本人背景:工作21年,今年43岁,女性,大学英语6级,雅思7分
Gmat经历:2012年2-8月备考,9月1日考试,成绩:740
大学毕业后,我又读了一个在职的硕士学位,之所以想考Gmat, 不是为了拿学位,也不是想出国,纯粹就是想自我提高。我了解到香港科技大学在深圳有在职的MBA班,觉得很适合我一边工作一边学习的想法,所以在离开考试多年后,去年初开始了MBA申请的准备之路。
因为英语放下多年已经生疏了,所以我花了一年时间准备雅思考试,今年2月4日考完后,我就开始准备Gmat。我报的是2月25开始的深圳班,在参加培训之前,按照博智的要求做了测试,并看了OG12数学、语法、逻辑的相关资料。上课后,我才发现,我可能是属于老管所说的不适合考Gmat的人:女性、A型、摩羯。不过对老管所说的Gamt考试所要求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客观性我非常喜欢,而且很想按照博智所教的去改变自己,所以在上课过程中我努力吸取老管、唐瑭所教的内容。四天课程结束后,老管上课录音我又重听了一遍,之后到8月初英吉的答疑除了两三次加班之外,我基本上都抽空参加了。另外,我把英吉上课录像看了一遍,老管的数学讲课视频、英吉的OG13语法光盘、英吉作文讲解光盘都看了一遍。OG13 的语法和逻辑在考前过了一遍。英吉的每日一题逻辑、语法和阅读全看了。
跟英吉老师所要求的不同,我是分开准备每部分备考内容的。一开始做了些逻辑题,正确率很低(最低30%),就买了最基本的逻辑书来看,明白了逻辑思维是什么。LSAT逻辑句子都按要求读了一遍。以后就按老管、老英所说相关、无关来做题,理解题目说的是什么事情,在生活中处处用逻辑思维来看事情,现在我已经形成了Gmat所要求的逻辑思维习惯,平时跟同事、朋友对话时,发现中国人的语言里有很多逻辑漏洞。我很喜欢自己现在这样相对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
在备考过程中,我发现Gmat真的是考逻辑的,数学考数理逻辑,CR就不用说了,SC是考语言逻辑,阅读是考对文章逻辑脉络的了解和掌握,AWA是找原文的逻辑漏洞,IR也是考阅读和逻辑的。我觉得自己备考过程中,最大的收获不是考出多少分数,而是自己掌握了逻辑思维习惯,和客观性看问题。比如说最初学CR时,会觉得题目里给出的逻辑怎么这么奇怪,后来慢慢知道了不要用自己的观念去衡量它,要客观的用原文给出的信息做出判断。对于做错的题,会发现自己存在思维漏洞,这时提醒自己要去弥补。比如,有些数学和逻辑题比较绕,可能是需要用逆向思维,这时我就提醒自己,要学会逆向思维。对于做错的题用类似的方法来Review,得到了实质的提高。在后来的答疑中,逻辑题我基本上能做对,所以就没有花太多时间准备逻辑,只是考前一个月再做了一两套题,发现逻辑题正确率有70-80%,就没有花太多时间复习逻辑了,只是考前做了OG13逻辑和机经题。
语法题除了前面所说资料外,我看了曼哈顿语法,慢慢学着按老英所说“用意思杀错的,不用语法找对的”去做题,逐渐语法正确率有66%-70%。阅读和数学是我的相对弱项,也是我花较多时间准备的部分。Lsat阅读100题我都过了一遍,在模考系统里做的阅读题是最多的。数学除了学习博智所发资料,还把初中、高中数学书都过了一遍。有了一定的基础,加上机经给力,结果考出了超过预期的分数。
我还有一个体会,就是不把Gmat考试当作单纯的考试来对待,而是要当作自己可以提升能力的这样一个考试来对待。曼哈顿阅读书中有一句话让我感触很深,就是要喜欢所读的内容。作为文科生,我很怵自然类文章,但读了那句话后,我提醒自己不要害怕、反感将要读到的自然类文章,要对这篇文章有兴趣,因为我可以从这篇文章中了解到新的信息、学习到新的知识。
在整个备考过程中,感谢博智老师所给予的帮助!虽然我没有在系统里提出问题,但参加答疑对我的帮助是很大的。老英所讲的专题,感觉收获很大;英吉老师、陶老师对问题的解答,让我一步步提高上来。王赫老师的数学答疑,我连听了几个月,很感谢老师的耐心解答。老管所要求的能力,我的理解是需要具备较高的读句子能力和较强的心理素质才能达到的,我目前还不具备这样的能力,但它会是我的阶段性努力目标。
最后,感谢博智深圳工作人员的帮助,官官、张翼对我提出的问题给予耐心解答,我去机房听课时,张翼每次都很热心帮助。衷心感谢博智团队,有了你们的帮助,才有了我今天的进步。我很为自己是博智学员而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