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点评(by Tina)
三大冷门
X同学从报名到出分,步步都是爆大冷门。先是上来报了我40个小时的一对一,惊得我泪流满面,因为我的学生从来都是零售10小时的,竟然有人敢批发我!这是第一大冷。待到第一次上课,出现的学生既不是飞扬跋扈,也不是珠光宝气,很朴素很安静的一个女孩,上课不敢大声说话,甚至不敢看我的眼睛。这是第二冷。学生对自己的英语能力非常不自信,上手非常慢,上课的时候各种反应自己肯定听不下来,结果课上了一半第一次上考场小试牛刀就是88分,再上两个月上考场,头两天还跟我说万一这次考的还不如上一次就放一放,先学GMAT, 结果考出了个106。这是第三冷。
有一种人呢,是装谦虚,心里牛B的不行了,藐视尔等草民,嘴上却总是说,做不到啊,没复习啊,单词没背完啊,天天在你耳边哀嚎着嚷嚷着,生怕你发现他厉害,早早发力,超过了他;还有一种人装可怜,明明各种条件都很好,各种无忧,却喜欢嚷嚷着让别人同情他可怜他。这两种人都很讨厌—碰到我请自动绕行3公里。那么读者就觉得奇怪了,X同学是哪一种呢?
上面这两种她都不是。万幸。她的不自信,或者说收敛,是一种贯穿生活所有方面的状态,从看人的眼神,到说话的音调,到写笔记的时候接近微雕的字体,和进了教师坐下先摸出一副袖套套上,都是这种状态的折射。
单词这件事
记得刚开始上阅读课的时候,学生重复跟我说,单词量差,很多词不认识,甚至在我们讲阅读的过程中,她会多次停下来告诉我,哪些词她不认识,并强调“连这样的词我都不认识”。我知道学生那个时候在观察我的反应,甚至希望我批评她,确证“我英语不好是因为我单词不背”这样一个简单的因果循环。
但是我就不说她。每次我都特别轻描淡写,我也不给她解释这个单词是什么意思(因为我不是人肉字典),也不给她展示这个词怎么通过文章内容猜出来,我就晾着她,只讲句意段意,刻意切断她和单词之间的焦虑关系。首先,我不认为背单词书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必要或者充分条件;第二,我痛恨强加在所有同学身上的偏见,即英语学不好是因为单词没背够。事实证明,X同学一本单词书没背,也能从10分出头的阅读学到阅读接近满分。
我们的解决方法,首先是在非TPO的进阶阅读材料中学习学科单词,然后是让句子决定单词的意思,逼着她刀劈青竹式的阅读理解,慢慢摆脱逐词翻译的状态。具体教学执行,可以在她的复习感想中看到更多技术性细节。
自我怀疑的成本
刚开始做TPO阅读的时候,她说一篇要做45分钟,已经是我所有学生中前所未有的慢了。但这不能简单转换为她缺乏基础的阅读能力。通过观察发现,她读完每一句,总是很不确信自己的理解,经常回读,如果时间不允许回读的话,就会越读越怕,越怕越不相信自己理解到的意思。所以课下的作业总是磨磨蹭蹭的做很久,做完又错非常多。
在执行常规的阅读能力训练的过程中,我加大了课上讲解课下作业中难句的量,带她一句一句攻克她认为理解起来很困难的句子,也加大了课堂要求她讲述句子和段落大意的量,每次她试图逐词翻译的时候,我就打断她,只问“这句子到底要告诉你什么?”;每次她能说对句子目的的时候,我就简洁而直接地肯定她。后来我们停了新题,拿着所有做过的TPO文章,做了彻底的段内结构分析,句子功能分析,和目的明确的跳读训练。这些基本功的建设,为她后来在考场上的高分发挥,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因为她的课时比较充裕,在后来的讲练课中,我们又多次梳理了她一直感到困难的个别题型,封堵了失分的漏洞。
她最大的敌人是自我怀疑。之所以两次考场都“超常”发挥,是因为考场的压力和紧迫的时间,让她没有时间自我怀疑,只能赶着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的技能,包括作文的展开步骤,都在课堂下练到娴熟了,所以出高分是一个合理的、可以复制的结果。
对于有强烈的不自信色彩的学员,对她们华美热情的赞扬,才是毒药。因为你夸她,说你其实没有这么差,你其实能力挺好的,会让她觉得你和她不在一个世界里。她站在悬崖边要走一根钢索,你却眼中只看到一马平川,笑嘻嘻的跟她说很容易的,这只会加剧她的孤独和无助感。
最好的做法,就是接受学生的自我认知,稍稍冷处理一些,但是抓住她做成功的事情,当时提供简洁、明确、客观的肯定,慢慢把你们俩个对现实的评估拉近、合为一体。
因为这些顾虑,好多次我看到她让我惊喜到拍案叫绝的作业,我都得忍住狠狠抱她一下好好夸一顿的冲动,而只是以机器人的口吻跟她说,不错,这次的作业达到标准,现在我们走下一项。
过度的自大和过度的自卑,都是备考路上你最大的敌人。客观评估自己,客观评估目标,才谈得上走最短的距离。
成功还是失败,取决于你把标准放在哪里
听力部分的训练,学生一直反映听不懂记不住,甚至在TPO24模考中听力只得了13分。听力单项上,我们经历了一个漫长的爬坡过程。从《听力精讲》第一部分的短对话短段落听写,到第四部分的科学六十秒,再到Ask a biologist长达20分钟的学术段落,她是扎扎实实地跟着我走过了听力训练的5个阶段。我们一起从单词辨音,学到句意理解,配合阅读能力的提高,听力句子理解能力自然向前发展,又开始做辨认语义单元的边界,学生自主断听,调整笔记的节奏和效率,利用听懂(而不是你认为你没听到)的信息勇敢排除选项做题。从第一次考试的听力24到第二次考试的28,她再也不能说自己听力是“超水平发挥”了。
托福听力更看重听懂,不看重“全部听到”。她之所以一直认为自己没听懂,是因为一直认为要把全篇听到一字不漏才算听懂,跟我上课的过程中,又把这个标准提高到,要听到老师讲出来的三四重境界才算听懂。这个标准是过高了。当你把标准放到这么高的时候,不管自己做到什么程度,结果都是失败。而课堂上我给她放的标准是听到70%--80%, 在这个标准之下,她能听到85%,结果就总是成功。再加上课堂上引导她用听到的信息去勇敢地做排除,题目是可以都做对的。
应对这个“我没听懂”的心理暗示的另外一个要素,就是考场压力。在真实的考场上,因为做题有时间压力,她的这个“我没听懂”的心理暗示没有大脑资源来启动运行,在听懂的前提下,凭借本能的理解来判断选项,反而出奇制胜,分数步步高升。
控制过程,控制主观题结果
在口语和写作部分,因为博智托福团队的教学已经有了非常成熟的经验,可以在学生配合紧密的前提下,稳定实现口语23写作28分的搭配。X同学的成绩,又为我们的教学统计表,增加了一个数据点。她的口语和写作的教学,简而言之就是控制过程,口语在教学和训练中固定到每一句话说什么,通过精细化的作业,每一遍都带有不同目的的口语录音,提高流利程度,丰富内容和细节。能做完12-13套口语作业的学生,是一定能够达到目标口语分数的。
小作文的教学上我们没有进行很多的课堂练习,博智出的TPO小作文范文赏析很具有指导意义,学生用它进行自学,就能做到小作文满分;大作文我们进行了相当多的课堂思路拓展训练,在学生不能做到旁征博引的情况下,规定每一步的逻辑展开过程,规范思考习惯,通过规律的练习和大量作文批改,提高写作水平。
最后插一点小花絮。
因为她一直怯怯的,我又是个很霸气的老师,所以一直感觉很难突破我们之间沟通的壁垒。上课上到大概一半进程的时候,有一次,下课了,她没有急着走,趴在桌上,头枕在胳膊上,跟我说了两句学校里的烦心事,我才知道,这个学生其实是相当信赖我的。我们做培训机构老师的,辜负不起学生的这份信任。以她怯怯的性格,能够给出这么明确的信任,已经是倾其所有了。
学生感想
到托福二战(5月26日)的前一周,报名博智Tina老师的托福一对一课程,正好半年。
其实我初中、高中在强化班里的英语成绩都很好,大二下学期四级也考了630+,很多同学都觉得我的英语水平还不错。我比较庆幸自己对当时自己的清晰认识,及时报了班学托福
记得第一次托福访谈,原本是打算接着上第一次课,但由于我当时的英语水平实在和接触托福的要求相差太多,于是老师让我先用几周时间,通过《新托福考试专项进阶——中级阅读》解决一部分单词问题。
阅读:我刚开始做TPO阅读时,一篇大概得做45分钟。连TPO1里的阅读都看不下去,只能直接看一段,做对应的题。上课,老师教我总结段意,一句话一句话的分析,和我自己看过去就算过了的方式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在不同的阶段,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步压缩做阅读的时间,优化做题、分析文章过程。
面对阅读、听力,我有一个挺大的心理障碍:单词量。我从一开始学英语,就没有背过单词书,虽然买了一堆,但总暗示自己,我背不上。单词量和很多考托福的人相比,一定是相差挺多的。Tina老师多次告诉我,不要太担心这方面,即使单词量高,也未必阅读能拿高分。通过训练,对于猜词,对不认识的词的耐受力应该是提升了不少。虽然,我相信掌握单词很必要,但是针对每个人的情况,一定是找到更合适的方法更重要。
在整个备考的过程中,除了TPO,还看了一些美国高中教材,练习速读,读过的一些专业内容,确实能帮助自己更熟悉这些话题。
听力:我一战后的一周做TPO24模考的听力成绩是13分。当时还不觉得自己有很多没听出来,但是上课老师一段一段地放给我听,我就发现好像什么都没听过一样。虽然,听力中也存在专业词汇的障碍,但是其实两次实战发挥都还是挺让我自己满意的。
在博智上课,其实算我真正意义上开始学托福。博智的老师都不建议听写,所以我并没有练习听写。但我自己开始在听《听力精讲》时,记笔记的方法非常类似于听写,而且在老师指出之前,我完全感觉不到。那时候,不会管自己听懂了没,而是听到熟悉的词,就记下来,其实非常耽误自己真正听明白。后来,就按照老师教的方法,把握每一个语义段,适当做笔记,同时提高自己对听不懂内容的耐受力。
除了TPO,老师还让我听了SSS,刚开始,也是完全听不懂,上课老师又带着我听,告诉我每一遍要做什么工作。之前我自己听就一遍遍整个重复听,有时候还顺便玩个手机。其实方法错了,耗再多的时间,也是做无用功。
每次上课,我都能发现自己之前学习的一些错误,虽然可能也记得老师上课提出的要求,但有时候对自己标准一降低或是没有真正落实这些步骤,就容易降低学习效率。
在考试前一个月,我TPO中没听的段子已经比较少了,Tina老师又找了一些听力资料给我,告诉我怎么听,之后再听TPO,也没有以前那么紧张,对听力内容的把握也明显觉得比以前好。
口语:大概一共录过12个TPO的作业,花的时间算是最少的。我最开始背过几篇教材里的口语题,发给老师,估计老师都能被我逼疯,没有感情、语速超级快、也听不清我在说什么。通过作业,老师纠正了我的一些单词发音和语速。我的一个同学,口语平时聊天或者语音都比我要好很多,但是两次口语分数比我都低。我觉得除了说明我俩口音都不是美国人喜欢的,还有比较重要的就是内容表达上的区别。在上课之前,我连六个题型是什么都不知道,给一个题目,也是根本憋不出话来。Tina老师对每一题的讲解,通过两三个练习,就帮助我熟悉每一题怎么讲,内容如何展开、时间怎么安排。
写作:我认为对我来说,上课最大的收获是理清思路,加强段内建设,句与句之间加强逻辑联系,并且形成自己适合的写作套路。其实,在遣词造句方面,也做过不少作业,但由于我太偷懒,没有认真去记,在这一方面,自己感觉出的明显收获就相对少一些。
我觉得有老师帮助改作文还是挺有帮助的,老师能指出逻辑错误、不严密的地方、用词等等。有时候,老师指出两句之间没有什么明显联系,加一两个词,效果就会强很多。在正常中国人思维里,显然意见的道理,可能美国人就看不懂。而这些都是自己准备作文很难做到的。作文的进步,也是潜移默化的,可能自己感触不深,但已经进步了很多。一开始上课就比较煎熬,想不出来也达不上老师的提问,但是有了挑战、指导之后,转换思维,以后的路会好走一些。
因为上课前的基础不同,我的学习托福的过程应该和Tina老师教过的很多基础就是99、98分的学生很不一样。一对一这样课程还是比较适合我,注意力能够比较集中。以前上过的大课,基本上处在听不懂、玩手机、打瞌睡的阶段。一对一的课堂上,每次上课都能学到自己最需要的东西,而不是耗上大量课时,学一些不知道是否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比起学霸,我的学习过程算是比较放松的了,寒假扔了快一个月,四月又有了一两周的懈怠期。考到这个分数,有一定超长发挥的因素存在,但更多的应该是用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有了适合自己的方法之后,取得好成绩只是时间问题。
老师有时候可能比我们自己更了解我们。很感谢Tina老师这半年的陪伴,在我不自信、迷茫时,能够帮助、鼓励我。